綜合生活新聞
AI判讀精準醫療用藥更安全減少副作用 中醫大新竹附醫攜手昱星生技產學合作獲第16屆國家新創獎
【記者:姜晴/竹縣報導】2020-02-20
現在醫師用藥大多憑著臨床經驗和症狀給藥,通常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確認用藥對病人有正面治癒效果。現在醫界結合產學合作有創新突破!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睿正表示,「在醫師還沒開處方箴前,藥物篩檢平台可透過誘導式幹細胞,測試用藥,確認藥物,提供醫師最佳開藥選擇,達到精準醫療,個人化醫療之服務。」!這項藉由人類誘導式幹細胞(iPSC) 模組建立高效能藥物篩檢平台,做為個人化、精準化醫療服務之檢測技術,適用對象為用藥複雜度高或對用藥有副作用的病患,榮獲今年第16屆國家新創獎!預計半年可應用在臨床。
圖說:藥物篩檢操作平台 圖說:藥物篩檢操作平台 陳睿正指出,以帕金森氏症為例,醫生想要測試新的藥物是否對病患更有效,醫院透過取得患者的皮膚細胞或抽血方式,並讓血球或皮膚細胞變回誘導式幹細胞,誘導式幹細胞分化出來的神經細胞出現不同徵狀,可以在顯微鏡下展示藥物影響。若幹細胞對此藥物有正面反應,幾乎可百分百確認此藥物對病患有治癒力,達到高效能精準化醫療。目前已完成針對心血管疾病用藥平台的開發。
和陳睿正主任攜手合作的昱星生物科技執行長張郁芬博士表示,與中醫大產學合作聚焦於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與腦中風疾病,藉由人類誘導式幹細胞(iPSC) 模組建立高效能藥物篩檢平台。誘導式幹細胞是蒐集一般人身上的皮膚細胞或血液細胞,透過特別的程序處理,讓普通的細胞退化成原型、具有分化能力的細胞。接著,可以指定誘導式幹細胞分化成心肌(心臟)、神經、肌肉、分泌胰島素的細胞等等,要來檢測藥物反應。
陳睿正提到,利用誘導性幹細胞(iPSC)之技術所建立的疾病模型與神經退化性疾病方面的臨床數據互相比對,未來挑選出最好的疾病模型提供藥廠做大規模的新藥開發,期許中醫大深耕新竹成為台灣生醫人才培育,產業發展,與國際醫療的重要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