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合 新 聞


2022-06-30 「海綿寶寶誕生」潮境海灣再傳喜事 直擊望海巷潮境海灣海洋資源保護區桶型海綿產卵鏡頭
「海綿寶寶誕生」潮境海灣再傳喜事 直擊望海巷潮境海灣海洋資源保護區桶型海綿產卵鏡頭
【記者:姜晴/基隆報導】2022-06-30

  卡通人物的海綿寶寶可愛至極的模樣大家不陌生,而海底世界的海綿寶寶本尊又是如何?6月27日潮境海灣的海綿產卵了!如雪花般的產卵過程,透過水下志工拍攝及海底鏡頭實錄畫面,也為海綿寶寶的誕生留下珍貴的畫面,讓潮境海灣再添喜訊!


圖說:桶型海綿產卵後四周可以看到像下雪一樣的卵塊堆積,整個保育區像下過雪一般。(圖/海科館志工陳宗偉 提供)

  海科館表示,海綿和珊瑚一樣都是固著在海中成長不會任意移動的動物,而海綿屬古老的生物,大約在五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遠古地質年代,就已經出現在海洋中。他們的身體有許多水孔,並利用水流進出身體內外進行攝食、呼吸、排泄與生殖等功能,海綿屬多孔生物門(Porifera)。這次在潮境海灣產卵的是桶型海綿(學名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 Giant barrel sponge)是台灣最大型的海棉,為內凹的桶狀,這種海綿在台灣北部和澎湖都有較高的數量,潮境保護區內較常看到。


圖說:桶型海綿產卵後從上方看可以看到沉在內部的卵。(圖/海科館志工陳南宏 提供)

  海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說明,桶型海綿的產卵較常出現在春末夏至新月前一天,或是月圓後的第二天,水溫介於攝氏 26-27 度。今年6月27日正是夏至後第一個新月前兩天,潮境水溫攝氏為 27 度,剛好符合海綿產卵的條件。桶型海綿為雌雄異體,母的海棉會先排卵,公的海棉再排精子,同一種類同一時間進行產卵與排精。今年6月27日這天,潮境桶型海綿產卵狀況,此經海科館潛水志工蔡聰賢、陳宗偉及陳南宏等志工下水去檢視,目視估計 20 米巡查之距離,大概有 20-25 顆海綿產卵,約佔所有桶型海綿的 3 成,產卵時海裡像一片雪花覆蓋的世界,但到了晚上這些卵大部分會被其他魚兒吃掉或是水流漂走了大部分。


圖說:採集回來白色卵塊在顯微境下可以看到是分裂中的受精卵。(圖/海科館 提供)

  提及桶型海綿的功能,除了桶內是許多魚類喜歡休息的地方,這生物可以 24 小時不斷地過濾大量的水,通常會是它們體積的 5 萬倍水量,所以 10 公分見方(1000立方公分)的海棉一天就可以過濾 50 噸海水!此外,桶型海綿也是許多細菌共生及一些無脊椎動物居住的地方,因此,常常可以看到有些魚類啄食桶型海綿表面。2018年澎湖黃俞升學者就曾發表澎湖桶型海綿是附近珊瑚在颱風破壞之後的庇護所,所以具有增加珊瑚復原速度的功能,在海洋生態的維護海綿功不可沒!

  海科館館長陳素芬則說,從國內外研究資料來看,都指出桶形海綿生長緩慢,但壽命卻很長,潮境海灣能夠有這麼多的桶型海綿很難能可貴,這需要大家共同的愛護與維持,讓桶型海綿可以年年順利產卵,有機會讓更多的海棉寶寶進駐保育區,共同擔任維護生態永續的角色。




圖說:一開始的畫面有點霧了,是前面有噴了一次精子,從左下的畫面看到霧狀越來越大,就是一次大噴發的精子,到整個像煙霧瀰漫的部分都是精子。(圖/海科館 提供)


潮境海灣--直擊望海巷潮境海灣海洋資源保護區桶型海綿產卵鏡頭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pmulby3I6Fm4hUgg0X6USxDP6J_5bo24/view?usp=sharing